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文章内容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乡村里的“信仰公开课”

一堂别出心裁的“信仰公开课”,将课堂从教室移到乡村田间。5日下午,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的“青春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信仰公开课在金坛茅山阳山村开讲。信仰创研社团支部、部分社团团支部书记代表、校学生会骨干代表参加活动。这不仅是一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信仰公开课,也是一次社团思政的生动实践。


青春,在红色传承中闪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原阳山村党支部书记、常州市抗战历史研究会会员孔新颖向大家讲述了阳山抗日模范村的故事,作为抗日茅东县委和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阳山村曾被陈毅司令员称赞为“我们根据地的抗日模范村”,村周围方圆两公里范围内有20多处新四军曾经战斗、生活的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孔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重走红色抗战前进路,参观了重建的“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阳山村孔氏宗祠,听取了对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阳山村指挥贺甲战斗,西塔山反顽战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移长江时驻扎阳山村的有关事迹介绍,现场陈毅、粟裕、吴仲超和茅东县委书记周锋、县长凌海波等有关事迹的资料图片,革命历史文物和发生在阳山村周围的大小战斗故事让同学们深受震撼。



现场,校信仰创研社指导教师倪琳妍带来了一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微课,她结合阳山抗日模范村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西塔山反击战等英雄事迹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她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青春,在乡村沃土上绽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扎根阳山,致力乡村振兴的高职创业代表王涛勉励同学们学好专业,青春也可以在乡村的沃土上绽光。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挖红薯、运红薯、烤红薯,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当同学们吃上一个个烤得外焦里嫩的红薯时,分外美味,分外自豪。



随后,一场争分夺秒的农忙收割比赛拉开帷幕,同学们分为3个代表队,大家手挥镰刀、分工协作。紧张激烈的比赛让大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稻田边,一一分享感悟,丰收的喜悦和收获,让同学们难以忘怀。



社团指导教师倪琳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善用“大思政课”,本次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至乡村田间,不仅是希望同学们了解阳山抗日模范村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也希望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让同学们感受新农村的变化,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明确当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使命与担当。

一直以来,校团委高度重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实践工作,尤其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形成“校--支部”三级联动的“信仰公开课”体系,不断拓展“信仰公开课”形式,让学生在不一样的思政课中树立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目前“信仰公开课”又延伸至社团团支部,成为社团思政的有效探索。

此次活动,校团委还在阳山村挂牌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团思政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



感悟:

这是一堂有意义的社团思政课,通过参观茅山革命根据地,我仿佛看到了陈毅将军带领部队在当地生活的场景。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 青年学生一定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勇于拼搏、奋斗不息。

——信仰创研社 王亚军

一堂难忘的社团思政课,在乡村开展。走红军路、体验生灶、刨土、生火、烤红薯,体验革命先辈们的不易,同时也深深感受新农村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渐显。新征程上再攀峰,乡村振兴必将在新时代里达到新境界,在新格局中拓出新气象。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让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一起团结奋斗,投身乡村振兴,保护绿水青山,焕发乡村新气象。

——社团团支部书记 杨悦

一声快门定格下难忘的瞬间,镜头中的同学们充满了对革命前辈的敬重,他们在战争时期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奉献精神值得吾辈学习。中午,镜头中的同学们被炊烟环绕,挖红薯、刨土坑、生火团队分工明确。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看见了中华儿女热爱劳作、勤俭自足的良好美德。生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美德,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校学生会 程阳

在红军曾经的练兵场,我们体验了扔手雷的环节,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分组进行比赛,纷纷加入这场“战斗”,连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用尽全力。大家不仅体验到了当年红军训练的艰辛,更加懂得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社团思政课,很棒。

——社团团支部书记 李昊宇

很难忘在茅山上了一节特殊的信仰公开课。在这节课中,我们体验了抢收粮食的过程,一片农田,一把镰刀,穿着红军服的同学们在农田中挥洒汗水的样子,不禁将我带入由毛主席领导的秋收夺巧粮的场景——红军战士们为了反围剿的胜利在农田中抢收粮食的场景。此次体验,让我深刻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书中对于我们的嘱托,要深入基层,了解民生。青春逢盛世,吾辈当自强!

——校学生会 戴志文

在这堂特殊的信仰公开课中,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属于秋天的美食。大家拿起锄头、推车,前往红薯地,挖起了红薯。起初,大家像无头苍蝇般左右观望,但很快就进行分工协作。虽然遇到诸多问题,灶里火久久无法燃起,又或是燃起顷刻间消失,期望的燃起与消灭,正好比革命路上的崎岖,不轻言放弃,一次次调整,又一次次进步。最终,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火控制住,成功地烤起了红薯,看着红薯从带着新鲜泥土到从灶火里穿着焦黑的外皮,拨开外皮后,露出的金黄软糯的肉质,经历大火的历练,高温草灰的闷制,成就了如此美味。正如革命前辈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仍不言放弃,才有了今天的盛世。

——社团团支部代表 李春洋

在这堂信仰公开课上,大家组队挖、烤红薯,复刻当年的红军经历。起初,大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但不知是谁起了个头,挖出第一个小红薯后,剩下的有样学样,逐渐摸出技巧,小推车愈发充满,拾柴小队也将平地变换成小木山。待材料准备完毕,我们开始生火,费了好一番功夫,星星点点的火苗才旺起来,随后越烧越旺,正如当年的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薯从棕红变成了炭黑,发出香喷喷的诱人气息,入口即化而又甘甜。当年的红军跋涉千山万水,粮食紧缺便是挖山间红薯、野菜,更在艰苦时期吃菜根、啃树皮,才造就了如今的恢宏盛世。我们虽是体验红军经历,却远不及当年红军苦难的万分之一。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骄傲!我自豪!

——校学生会 陶晓黎

聆听老红军讲述当年新四军进驻阳山村,军民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寇的动人故事,参观新四军活动旧址,体验新四军生活的自给自足……深深感受到抗日英雄的艰辛和伟大。没有他们的奋不顾身、无私奉献,就没有如今我们的无忧无虑、岁月静好。生逢其时,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不负期望,团结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以青春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出力。——校学生会 蒋乐怡(文/倪琳妍、陈波 摄/校学生会宣传部 审/骆建建)

上一篇:领悟中国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

下一篇:信海红色讲堂邀请大师名师走进校园

Baidu
map